烦恼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普遍而寻常,大到情感,工作,事业,小到中午吃什么,今天穿什么。
为什么?
你为什么有那么多烦恼?
——因为长大了,不再年轻了,责任多了,思考的问题多了;
可是有没有想过,你的烦恼其实只是庸人自扰?
在社会,民生,国家,民族,战争,生存,灭亡面前,你的烦恼算烦恼吗?
在地球,宇宙,天地之间,你的烦恼弹指一挥间。
烦恼不是错,只是心胸不够宽广,思维过于狭隘。
怎么办?
把面对烦恼及解决烦恼训练成为一项必备技能或者说性格素养。
而训练这项技能其实并不需要我们拥有特殊能力。
你曾经不在意从小学就学起的数学问答题,朋友圈早已嗤之以鼻的鸡汤文,都有教会你如何习得这项技能。
解问答题模式:列出条件,提出问题,找到解决方法。
“妈妈有7块糖,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,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,妈妈怎么办好呢?”
八九岁的你是不是在绞尽脑汁地想着该如何解这道题?
明确条件:妈妈要分糖,但问题和烦恼就出在数量不均。
提出问题:怎么均分糖,解决这个烦恼。
找解决方法:怎么才能均分?有什么方法能达到均分?
这样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烦恼就转变成为解决一道问答题,烦恼也由主观的感性问题转变成客观的理性问题,当理性问题被解决后,感性烦恼也不见了。
由此延伸,我们可以把烦恼的事件条条列出,用刨根反问式深刻剖析出烦恼的根源,再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它的办法。
例子1:条条列出
小T:我最近想换工作,但是现在疫情在前,领导不批,又考虑到很多,心烦得都睡不好觉,该怎么办?
解忧店主:心烦的是领导不批吗?还是后面又考虑到很多,这些又是什么事呢?不考虑疫情,领导不批,和其他事,你是不是已经决定好一定要换工作了?并且换工作后就不再烦恼?
如果是,那么换工作才是你的根本烦恼,疫情或者领导不批都是间接原因。
但是因为疫情,领导不批,你想马上换似乎不可能,那这个烦恼目前没办法解决已经成为既定事实,何不收拾起烦恼,趁这段时间多做一些换工作后的准备工作?
很多心烦事只是根本烦恼的衍生品,是不必要或者说不必须存在的,找准最根本的烦恼,像做问答题一样解决它。
例子2:
不断追问,刨根问底揪出根源。
——为什么烦
——别人工作好,赚钱多,自己比不上
——你为什么想要好工作,多赚钱?
——因为有钱花
——你为什么想要更多的钱?你要用钱来干什么?
——赚钱买房买车
——你为什么要买房买车?
——买车买房能体现自己的能力,早点实现能让别人羡慕我,获得成就感;想要住的房子舒适,是属于自己的,想要车子方便,能自驾游,从而提高生活质量。
——1)你费心费力赚钱就为了让别人羡慕你吗?别人的羡慕有那么重要吗?换句话说别人在你心里这么重要吗?
2)拥有舒适和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是只有买房这一种途径,方便和自驾游也不是只有买车这一途径,买车的费用可以换很多趟自驾游。
3)当你有一天真的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,你是否真的从此就快乐没有负担了?你不会为房贷车贷烦恼吗?你不要为父母家庭子女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保障吗?
房和车是你真心追逐和终极目标吗?仔细想想你到底要的是什么?
烦恼之源
人生在世,追逐的无非是名和利。但是你不立志成为名人名家,不活在万人瞩目下,正常三观普普通通一世,追逐名也无从说起。
而利则关系到更多。新社会里,普通人非好吃懒做者,皆能达到温饱以上。
若看淡吃穿二字,能从粗茶淡饭中品得食物最原始的滋味,能以健康美丽的身姿凸显身材的魅力,能懂得用免费的器物获得最珍贵的美感,那么幸福就无关金钱。
民间常说病不起,是真的。所以关乎利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障。《我是余欢水》里面煎饼大妈说:“这商场咋能跟这医院比呢?商场那是闲逛,那钱是你想花才花,在这医院你不想花都得花。”
你可以不存钱吃山珍海味,穿金戴银,可以不逛商场,不玩游乐场,这些都有完美的替代品,但是你不可以不存钱作为大病保障,毕竟医院是最贵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的地方。
说到这,能明白烦恼之根源是什么了,还是钱,但这钱不是车房贷,不是名利负担,不是醉生梦死,而是真真实实的健康保障。
这保障是一份责任,一份担当。而当你明白并感悟到这一点时,这份对金钱的追逐可以不再是烦恼,而只是动力和方向,是引领你一直努力工作,追逐梦想的明灯。
至此,烦恼根源的问答题有了答案,回顾你所有细细碎碎的烦恼,大概都能归结于这个根源。
那么你还觉得你的烦恼是烦恼吗?